读书带给我们的好处,树立正确的“三观”(二)
记得高中政治课本中有一个非常有趣的典故:
《元史》载,宋元之际,世道纷乱。学者许衡外出,天气炎热,口渴难忍。路边正好有棵梨树,行人都去摘梨止渴。惟许衡不为所动。有人问:“你为何不摘梨呢?”
许衡道:“不是自己的梨,岂能乱摘?”那人笑他迂腐:“世道如此纷乱,管他谁的梨? 它已没有主人了。” 许衡说:“梨虽无主,但我心有主。”
故事虽短,意味深长,受益良多。好一句:梨虽无主,我心有主。
我想大部分人读了这个典故,都会很认同这句话。而一旦形成这种认同,它就会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的行为。
有些事情可为,可不为,或者不可为,说白了就是心中要有一杆秤,行为处事要基于一定的道德准则与法律原则。简单来说,也就是要做到自律。
而这种自律,是从内心自发形成的,并不是为了表演给别人看,哪怕周围没有其他人,你也会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。
每当我觉得自己的行为有可能越界,内心的警钟便会敲响,暗示自己:梨虽无主,我心有主,这件事我不能做。比如,哪怕走在无人的街道上,手里的垃圾我也不会乱扔,边走边找垃圾桶。这似乎是再平常不过的小事,但正因为小,才能体现出一个人的素质。
所以说,通过读书,我们可以树立正确的“三观”,不断提高自己的行为底线,从而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