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代的吉礼,祀天神
祀天神时,只能由天子来祭祀,受祀的天神不仅多,而且有尊卑之别,第一等为昊天上帝,或称天皇大帝、百神之君等。天子选择在冬至这天,在国都南郊圜丘圆形的祭天之坛,祀昊天上帝。
第二等为祀日月星辰。日月为天之明,星辰指「五纬」(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五行)以及十二辰和二十八星宿,即与民生关系最为密切的天体;第三等祀除第二等之外,凡是职所有司、有功于民的列星,如司中、司命、风师、雨师等。此外还有祈谷于天的雩(yú)祭。
雩祭分为「常雩」和「因旱而雩」两种。常雩为固定的祭祀,即使没有水旱之灾,都会在固定的时间进行祭祀。常雩的时间,《左传》曰「龙见而雩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