仫佬族民俗礼仪,民居(二)
在罗城县四把镇,还保留着部分仫佬族的民居。
独家独院,有门楼,有围墙,中隔天井,很明显,这是借鉴汉族民宅的建筑特点,但细致观察,就会发现里面有很多仫佬族本身的特色。
最大的特色就是“不正南正北”。各家各户的门楼与正屋,朝向不一致。这是由于仫佬先人迷信风水,认为某年建屋某向吉利,门楼就朝这个方向建。
再一个特点就是“户户相连”。虽是独家独院,但户与户之间都有侧门相通,出正屋后门,就是后邻家的天井,除有巷道相隔或独立建房者外,全屯数十户,几乎可以串通无阻。这一方面是为了方便邻里平日交往,更重要的原因是因为旧社会兵灾匪祸频繁,打家劫舍的事时有发生,家家有门相通,便于走避和互相救援,这从一
仫佬族的民居,多是火砖墙、青瓦面,很少用泥坯、干打垒,茅草房更鲜见。这与仫佬山乡盛产煤炭有关,这些火砖,用煤矸石粉掺和白泥烧制,煤矸石有一千多大卡的热量,烧制过程中自燃,烧出的砖硬度大、结实耐用,仫佬人发明的“特大”火砖,一块顶普通的火砖五六块,砌起墙来省工、省料、省钱、省时,十分坚固。
仫佬民居多以石灰抹墙,内壁下方,以煤灰批荡一米多高,刻上砖纹。内壁上方和大门上壁,顺势均衡地绘上花鸟鱼虫麒麟龙凤,写上几首唐诗宋诗。